今天是
古道记忆
平坑岭古道
作者:- 发布日期:2020-05-23 19:25:52 浏览次数:235
时间维度:
地区维度:
龙湾区
古道功能:
民间古通道
保护等级:
重点
县域内起止点:
起点是龙湾区永中街道双岙村,终点是瓯海区茶山村
地点:
位于龙湾区永中街道双岙村
古道规格:
全长约25公里,宽1.5米
建设年代:
明朝
海拔:
201米
走向:
东西
古道构筑材料:
条石、夯土
平坑岭古道,起点是龙湾区永中街道双岙村,终点是瓯海区茶山村。南靠南坑山,北依弹子山,全长约25公里,宽1.5米,块石建造,东西走向,是永强和茶山人民农贸、工商、探亲、访友最便捷的脚力通道。 双岙至礼部主寺的一段石阶小道,是古道的精华所在。海拔高仅为100米左右。路程五公里,因路面平坦而得名为平坑古道。据史料记载,这条古道早在明朝就已形成。古道附近有白岩宫、王瓒书院、馒头岩、乌龟岩、和尚岩、篾筛潭、龙潭、观音岩、安仁寺、石胜观、双岙水库、引水山洞、背篷岭、礼部主寺、瑶溪水库等主要景点。 据白岩宫碑文:东周时双岙还是一片滩涂,双岙溪是东瓯航行避风之处,渔民经常在此岙避风过夜,有一天渔民夜闻奇音,见岩缝里火光四射,看岩矗洞深,察觉佛光显灵,因此在洞内设炉图佑。直至北宋时,永强成陆,罗东仁者将此处建成宫,因岩是白色,故起名为白岩宫。至明朝王瓒慕名至此,觉岩异泉清,林茂清幽,必隐大穴。故于此攻读诗书,后中榜眼,平番封王。白岩宫就成了王瓒书院。 沿古道向前几十米可看到更为奇特的馒头岩,上方直径8米,高10米,下面基盘的直径仅有5米。前行可见乌龟岩,头朝馒头岩,两岩相互呼应,相互依存。 古道旁有安仁寺,始建于后晋开运元年(944年),位列永嘉场五大古刹之一,迄今有一千多年历史。坐落于双岙西首,背依陵丘,朝迎旭日,一望平畴,万木葱茏;北傍双溪,水声潺潺,青色见底,终年不断;南依南坑,群峰葱翠,环石水抱,景色清幽。自唐至宋,朝廷崇佛,香火颇盛。此寺曾出过圣僧逆川和尚。传说逆川和尚功德无量,寺庙来往香客很多。有一天逆川圣僧将收好的稻谷放在稻桶岩上晒,那天烈日高照,天高云淡,便邀龙潭龙王下棋,龙王总是输给圣僧,后来龙王休棋,指点圣僧去把稻谷收起,圣僧反而责怪龙王,说大晴天为何会下雨。果然,龙王一走,一场大雨突降,将所有的稻谷冲走了。圣僧掐指一算,知是龙王所为,就取白狗血倒入龙潭,逼龙王上南坑。后来就有南坑峡谷藏有龙的传说。 古道旁石胜观的传说就更稀奇。民国八年永强富家弟子胡成华,看破红尘出家修行,原选址在孙洋山独猫洞,用石木建起十平方左右的小庵苦修。民国十年的一个夏天,夜坐庵前背经的胡成华,朦胧中看见西南角有火光出现。次日便沿火光方向寻觅,只见路亭一座。胡成华就在亭周围四处精细寻觅,果然在亭内石板下找到二钵大洋,于是在此建观。当时还联络永强信佛大户援助(助者老碑可考)。终于在民国十六年古庵落成。因路亭全石建成,又从石下得银,故取名为石胜观。至今保存全好,观内的摩崖石刻现记载在永中街道志中,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再向前行便见双岙水库,前面就是引水岩洞,高3米,宽3米,长100多米,洞口上方刻有《高峡出平湖》。行人可以在洞内行走。夏天至此烦热顿消,寒冬则温暖如春。到背蓬岭还有二公里,土道为主。当登上背蓬岭时,从岭巅往下看,但见满目苍翠,林木夹道,沿着健身步道一路向前,便是瑶溪山庄。 平坑岭地势平缓,其引人入胜处不在于奇绝险峻,而在于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趣。
平坑岭古道示意图
平坑岭古道1
平坑岭古道2
平坑岭古道3
平坑岭古道4
平坑岭古道5
平坑岭古道6
平坑岭古道7
平坑岭古道8
平坑岭古道9
平坑岭古道10
平坑岭古道11
平坑岭古道12
平坑岭古道13
平坑岭古道14
平坑岭古道15
平坑岭古道16
主办:温州市图书馆 电话:0577-88967178 信箱:wzwhj@wenzhou.gov.cn 浙ICP备11032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