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古道记忆
天长岭古道
作者:- 发布日期:2020-05-23 19:25:52 浏览次数:576
时间维度:
未知
地区维度:
瓯海区
古道功能:
官道
保护等级:
重点
县域内起止点:
起于瓯海区泽雅镇天长村,止于郭溪郑家山村
地点:
郭溪郑家山
古道规格:
全长约2.64公里,路宽1.2-2米
建设年代:
不详
海拔:
508米
走向:
东南-西北
古道构筑材料:
块石
天长岭古道,曾名铁场岭。清光绪《永嘉县志·叙山》载:“天长岭,在郭溪山西,一名铁场岭”。起于瓯海区泽雅镇天长村,止于郭溪郑家山村,全长约2.64公里,路宽1.2-2米,均为原始块石台阶。 天长岭,古时是藤桥、泽雅等地通往上河乡(郭溪、潘桥、瞿溪、新桥等地)的重要通道,藤泽片乡民肩挑屏纸、农产品翻越此岭,到达瞿溪售卖,并购回各种农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 同时,天长岭也是古温州府北上京城的重要官道。由于温州府北临瓯江,直接北上交通不便,故古时温州府北上京城均是先西行经处州(今丽水)、婺州(今金华)等地再北上。所以温州府西向的官道,即是北上京城的官道。清光绪年间宗源翰所著《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记载,当时温州府西行有两条陆路:其一线路较远,从温州府西门出发,经太平岭,沿瓯江南岸西行,经临江、双潮翻过车岩岭、永山头到达青田县境内。其二线路较近,从小西门(来福门)出发,经新桥、郭溪后翻过天长岭,再经泽雅、古耸、五凤垟,翻过界牌岭头进入青田县境内。两条线路间又有经临江仁地、山洲岭、藤桥至天长岭的连接支线,形成了当时温州府西向的陆路交通网。沿瓯江南岸的路距离较长,故经天长岭、界牌岭是温州府西行通往京城的主要通道。再加上沿瓯江南岸的上京官道因330国道复线及金温铁路建造等原因,古道已经难觅踪影。所以,天长岭至界牌岭一线,是温州唯一尚存的上京官道。 天长岭与附近的钟铜岭,过去又同为温州西向军事要道,有谚云“铜浇岭,铁铸场”,故名铁场岭。明弘治《温州府志》载:“铁场岭,昔人驻兵之所。”后依方言谐音改为天长岭。宋宣和年间,方腊起义军自处州越此岭,攻打温州城,便是经此岭。清同治年间,太平军起义军攻打温州城,是经此岭;抗战时期温州的第三次沦陷,日寇从金华、丽水南下,兵分三路入侵温州,其中有一路军队也是经此岭入侵温州城。 天长岭承载着太多的历史,随着天长岭隧道的建成,它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古道上曾经或商贾如云或金戈铁马的场景,已不见踪影,今人只能从泽雅天长村出发寻访古道曾经的辉煌。 天长村,《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作铁场村,先有天长岭,还是先有天长村已经无从考证。据《瓯海文史资料》综合辑第16辑徐朝进整理的资料记载,宋建炎元年(1127)天长徐氏始迁祖从泰顺举家迁居,并将村名改为“天长”。其后人在明正­­­­­德年间为国捐粮有功,荣封为义官,在天长岭脚建有圣旨坟,中立圣旨碑。天长徐氏宗祠中有一对联:“赈边粟兄弟三义官,树荣支父子八大夫”,写的即是徐氏后人捐粮赈边的业绩和父子八人皆清廷大夫的荣耀身世。 天长岭在天长村边的小溪处开始,溪上有长桥,八墩九孔,名“天桥”,应是取“天长”温州话之谐音而名。桥下即是发源于奇云山荸荠嶂的龙溪,河床开阔、水流充沛。龙溪下游叫戍浦江,最终汇入瓯江。 过桥之后,是田间平缓的梯田。走过这片稻田,前方是一处大型采石场,石粉飞扬,古道被硬生生截断。采石场左手边的石料堆后面,“藏”着《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里记载的天长岭凉亭,被石料堆和碎石机器挡着,不易找到。凉亭已是新建,三间开硬山顶,正中墙上嵌着石碑,记载凉亭重建的原委,亭边古树也完好无损,实属万幸。 在采石场尽头,很容易就能重新找到古道的入口。顺着台阶上行,脚下又是宽宽的古石阶路,两旁绿树成荫,路上落叶沙沙响,石块间的泥土上长着绿色的苔藓,采石场的嘈杂和灰尘突然消失,仿佛瞬间回到了千百年之前。 走了约20分钟,到了山顶垭口一处平缓的山坳,远远地已经可以看见岭头堂的屋顶。一个拐弯,经简易的路亭 “永乐亭”再前行约10分钟,穿过金黄色的梯田,古道与公路会合。公路对面路下沿就是岭头堂,此地已经是郭溪岭头村境内。 岭头堂,因位于岭头村而得名。堂前有著名的九龙抢珠一景:站在岭头堂前广场往郭溪方向望去,两边的山梁酷似九条龙,右边五条,左边四条,山坳中一座圆形的山尖形似“龙珠”,形成了“九龙抢珠”的地貌。此山因此而得名为九龙山。当地老百姓将九龙山看做是龙的化身,祈求它给民间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自唐朝以来,泽雅一带流行在元宵节闹花灯,制作龙灯供人欣赏并祈福消灾。于是九龙山成为了岭头“九龙灯”的发祥地,一只舞龙队伍由十人组成,分别舞动九盏龙灯和一盏珠灯,表演九龙出山、九龙翻盘、九龙戏珠、九龙抢珠和九龙护珠灯等套路,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当地逢年过节的一大民俗。如今“九龙灯”这一民俗已被列入瓯海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岭头村内还有一著名寺庙名景德寺,始建于宋代,1925年由国民党浙江独立第一师师长潘鉴宗出资重建,1927年弘一法师曾在寺内小住。1949年,浙南游击纵队与当时温州的国民党守军在景德寺内谈判,促成温州和平解放。2009年景德寺被命名为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温州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在岭头堂,天长岭被新建的大殿和广场截断。广场左侧,顺泥路下行,便是天长岭的“外岭”段。泽雅乡民将天长岭分成两段,以天长岭之巅的岭头堂为界,泽雅一侧的为底岭,郭溪一侧的为外岭。 古道在九条龙之间平坦的田间穿行,路况没有底岭那么好,农田也基本已经荒废,长满了一簇簇齐人高的茅草,还有大片的毛茸茸狗尾巴花。 越往前路越难行走。过了一废弃的路亭,很快就到了坑口塘水库边。宽宽的古道却没有停止脚步,一直往水下延伸,直至看不见。天长岭在这里再次被截断……
天长岭古道示意图
天长岭古道1
天长岭古道2
天长岭古道3
天长岭古道4
天长岭古道5
天长岭古道6
天长岭古道7
天长岭古道8
天长岭古道9
天长岭古道九龙抢珠
天长岭古道岭头堂
天长岭古道天桥
主办:温州市图书馆 电话:0577-88967178 信箱:wzwhj@wenzhou.gov.cn 浙ICP备11032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