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维度:
- 明
- 地区维度:
- 龙湾区
- 古道功能:
- 民间古通道
- 保护等级:
- 重点
- 县域内起止点:
- 起于岭脚瑶池,止于瑶溪五都董界
- 地点:
- 位于龙湾区瑶溪街道境内
- 古道规格:
- 长约5公里,老路宽约1,2米
- 建设年代:
- 明朝
- 海拔:
- 245米
- 走向:
- 北南中东西
- 古道构筑材料:
- 上山公路沥青 1、瑶湖至双岙条块石。2、瑶湖至红岩花岗岩。3、瑶湖至罗山条块石
瑶溪岭古道,位于龙湾区瑶溪街道境内,从岭脚瑶池开始,沿瑶溪上山公路经洗足潭至瑶湖,再走右道南行,随溪边山路蜿蜒而上到瑶溪五都董界、景香亭。古道长约5公里,老路宽约1,2米。
瑶溪山以溪得名,岭亦以溪为名。溪与古道相映成趣,造就了美丽的瑶溪风景区。瑶溪全长十多公里,发源于大罗山东谷,集来自洪岩、瑶溪山及倒垄坑等崖壁中的涓涓细流,至鹭丝潭汇成溪流,从瑶溪垄奔腾而下,流经梨园,水势平缓,碧波荡漾,横穿経沙河,注入瓯江。瑶溪旧名“姚川”,以“溪石皆玉色”而易名“瑶溪”。明内阁首辅张璁曾读书讲学于溪滨。
瑶溪山主要由门前山、石壁山、倒垄坑山、屯山背、水库头山、路前山、路亭山等10余个山体组成。多山构成了一条山谷, 由于山谷气候温暧,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所以古道两旁植被丰富,植被类型为常阔叶林及其它杂木野草。同时,也是大罗山主要的药用植物资源生长之地。水土保持较好,大气无污染,环境清幽,森林覆盖率高,常有蛇、松鼠、野兔、山鸡等野生动物出现。土壤肥沃,以黄红土壤为主。种植有杉、竹、松、杨梅、桃、雪梨、桉、枫、乌柏等经济林。特别是水库头山、屯山背、路前山、老路亭山,杨梅种植繁茂,较有特色。每逢杨梅成熟,当地皆举办杨梅节,村民亦邀请各地亲朋好友赶来尝鲜,人山人海,亦为当地一大盛事。1991年5月3日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随着旅游事业发展需要,近年先后在溪上建造瑶溪山庄,上山公路与桥梁,下游两岸用石块筑起河坎种植树木。1993年春节,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视察温州市龙湾区瑶溪街道时题写了“瑶溪”两字。
瑶溪岭古道不仅因位于“青山曲曲,碧水弯弯,奇峰林立,怪石峥嵘”的瑶溪山而独具一格,更因为自明代起它就是古代百姓往来、耕作、经商、文化交流和军事的通道。经瑶溪岭,一可续岭至瓯海区茶山街道洪岩、香山寺,石竹等地;二可续岭至大罗山龙脊、牛头角等景点;三可从瑶湖西续岭至瓯海区茶山街道罗山村、倒垄坑、老陈山、大茶山等地;四可经瑶湖东续岭至永中街道经火烧岭至双溪垄(双岙垄)双岙村,交通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正因如此,瑶溪岭古道除了有绝美的自然景观外,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烟雨亭、迎风亭、仰心亭、老路亭、景香亭、瑶溪桥、瑶湖桥、无名桥、玄真观古井等。更有历史文化遗产:如依山傍水、怡人心目的双龙寺;建于清代,至今基本保持原貌的钟灵庙;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初建于明代的瑶溪张氏宗祠;还有历史悠久的贞义书院、李阶墓神道门坊、摩崖题刻等。
瑶溪岭古道示意图
瑶溪岭古道1
瑶溪岭古道2
瑶溪岭古道3
瑶溪岭古道4
瑶溪岭古道5
瑶溪岭古道6
瑶溪岭古道7
瑶溪岭古道8
瑶溪岭古道9
瑶溪岭古道10
瑶溪岭古道11
瑶溪岭古道12
瑶溪岭古道13
瑶溪岭古道14
瑶溪岭古道15
瑶溪岭古道16
瑶溪岭古道17
瑶溪岭古道18
瑶溪岭古道19
瑶溪岭古道20
瑶溪岭古道21
瑶溪岭古道22
瑶溪岭古道23
瑶溪岭古道24
瑶溪岭古道25
瑶溪岭古道26
瑶溪岭古道27
瑶溪岭古道28
瑶溪岭古道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