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维度:
- 未知
- 地区维度:
- 瓯海区
- 古道功能:
- 栈道
- 保护等级:
- 重点
- 县域内起止点:
- 起点位于泽雅外垟,至南山寺
- 地点:
- 位于瓯海区泽雅
- 古道规格:
- 全长约5公里,宽约1.8-2米
- 建设年代:
- 不详
- 海拔:
- 291米
- 走向:
- 南北
- 古道构筑材料:
- 条石,块石
南山岭古道,过去是瓯海区泽雅西岸、北林垟等地通往泽雅镇中心的必经之路,起点位于泽雅外垟(现已被水库淹没),至南山寺(刘大侯王庙)后,是一个“y”字形岔路口,继续直行经潘庄、黄山等地至北林垟,左拐经大脑头岭至垟坑、唐宅、西岸、水碓坑等地,与上潘垄、外山岭相接,可一直通往瞿溪。
建造泽雅水库后,南山岭的入口就在环库公路边。入口很不起眼,位于从泽雅水库大坝往石桥方向约3.5公里处。从入口上行,是一段新建的石台阶路。上行不到两百米,是一个小岔路口。左手边一条笔直的很宽的大理石路面,直冲而上,尽头即是南山寺的一座大殿。
大殿上有匾额 “灵霄宝殿”,五间重檐庑殿顶,金碧辉煌,应为近期新建。宝殿后是一座略微老旧的殿,五开间,前后两进,两厢有侧殿。殿门上悬“刘大侯王”四字大匾。根据殿边石碑记载,这座殿建成于2001年,因泽雅水库建造原因,迁建于此。侧殿挂有白色木牌,上书“温州市瓯海区道教协会泽雅镇刘大宫”字样。
根据殿边石碑记载,刘大侯王,原名刘智应,北宋官员,出生于广东省蓬莱县人,能文能武。少年时,上山砍竹,被猛虎带至仙洞传授三年法术。后考取状元,官至边界元帅,领兵十万破番而胜,曾受封千岁之职,御赐半幅銮驾,后人称之“刘千岁”。他受命视察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曾在当时的永嘉县二十三都(现泽雅一带)暂住,因病死于此地。后人将其葬于他生前亲自选定的位于南山岭头大路下的墓地。皇帝封其为“护国佑民刘大侯王”,后人建殿纪念。
除了南山岭边的刘大宫外,泽雅周边各地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庙宇,均供奉这位刘大侯王。过去,每年的二月初二泽雅庙会就是纪念他的一次盛大民俗活动,据说是因为这一天是刘大侯王的生日。这一天,泽雅镇各村把刘大侯王的佛像请出来,在泽雅镇中心一带游行,祈求他的保佑。后来慢慢地“二月二”还发展成为类似于瞿溪二月初一的集市,持续好几天。除了泽雅镇,周边乡村的人们也会赶来,走亲戚逛集市,那几天,整个泽雅镇中心,都是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随着泽雅水库的建成,泽雅镇中心的外迁,这个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民俗活动也不复存在了,南山岭上的刘大侯王庙,香火也没有以前那么旺盛了。
刘大侯王庙后的山边是一个很大的空地,有机耕路到达,古道仿佛在这里失去了踪迹。其实不然,庙后门隔着空地正对面,继续向南正是去潘庄、黄山、北林垟的老路。向东沿着机耕路前行一段,则能找到经垟坑、唐宅去西岸的老路。泽雅水库的南边山地,现在都种满了瓯柑。以前,这些都是泽雅镇各村村民的山地,随着这几个村的外迁,这些山地都被重新收为国有,重新开发利用。泽雅的瓯柑,现在也很有名,可以与三垟的瓯柑相媲美。
过去,这条岭是西岸、北林垟各村通往泽雅的唯一通道,及至1969年泽雅-西岸、1979年泽雅-北林垟两条公路建成后,受交通工具不发达等因素的影响,这条岭直到上个世纪末泽雅水库建成及泽雅镇中心外迁之前,仍旧是两地人们来往的重要通道。
从刘大侯王庙后空地往东是去西岸的方向,路边长满了藤条,不远是一个瓯柑园,在瓯柑树林中很容易就找到了老路。路基尚保存完好。过去,赶路的人们到了这里,就知离镇中心已经不远了。在老路路口,一条通往潘庄方向的横路在前面交会,路面比较干净也没什么杂草,应该常有人行走。垭口处,是一条简易水泥公路,从垟坑村通往潘庄、龙头村。公路边,有一石墙上刻“南山生态农业观光园”九个红字。
沿着水泥公路,下坡走一小段路,在左侧又见下坡老路。当地人称此岭为“大脑头岭”,岭两侧是金黄色的梯田,梯田下是潺潺的西岸溪,远处是满山翠绿的竹林,竹林间零星点缀着几间青瓦老房。这样的田园风光,在泽雅随处可见。
岭脚是西岸溪边的垟坑村,与泽雅至西岸的公路交会,交会点又是垟坑村至潘庄、龙头简易公路的起点。从垟坑村继续南行,可至水碓坑古村,也可至唐宅,与“上潘垄”古道对接往东经外山岭至瞿溪,也可继续南行至西岸、黄坑古村,再经十二盘岭至龙井或经黄岭头至西岸最高峰988米的金岗尖。
这条古道,仿佛是一棵大树,在刘大侯王庙处是一个大分杈,在垟坑、唐宅、黄坑又是若干的小分杈,串起深藏在青山中的各个村落。
这颗大树的另一个杈,是在南山寺后继续直行向南,通往北林垟。路口因造机耕路,有点难以辨认,走了一小段泥路,才看到熟悉的块石台阶,笔直地向上延伸。路基很宽,石头长满苔藓,路面被两旁的野草侵占。出了竹林,走过一片瓯柑园,前方与公路交叉。过了公路不远,一个拐弯,突见被杂草和丛林围着的破旧路亭,亭前还有一棵很高的大树,当地人称此为“潘庄路亭”。路亭三间悬山顶,石墙木柱青瓦,屋顶已经塌了一半,剩下的屋顶瓦片上也长满了杂草藤条。应该是很久很久没有路人在此歇息了。
过了路亭,是一端略陡的上坡路,前行约10分钟,就是潘庄村口。潘庄村位于泽雅水库南部半山坡上的山坪中,海拔约360米。据当地潘太珍墓碑记,潘姓始祖于清康熙年间从永嘉昆阳迁此定居。村口有一大水塘,村西是大片梯田,田间有老路通往龙头村,村东有几座高耸的山头,山的那一边即是西岸垟坑、水碓坑等地。村子后山坡上,则是通往黄山、北林垟的大路。
站在潘庄,抬头远望,可见潘庄至黄山的老路,斜斜地在梯田间向上延伸,路的尽头就是一个山坳垭口,叫坳头,黄山的一个自然村。
黄山村是坐落在山间溪谷边的小村,海拔约450米,四面群山怀抱,一条名为黄山溪的小溪从村子中央穿过,经一条原始的峡谷在林岸村汇入泽雅龙溪。该峡谷长约1000米,有飞瀑奇岩、深潭幽谷,至上而下有猫儿潭、酒缸潭、纱潭、畚斗潭、棺材潭、仙人潭等六个碧绿的水潭,潭上方的瀑布姿态各异,各有千秋。目前该峡谷尚未开发,非常原始。位于村东的黄山宫,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为瓯海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从黄山村西可沿黄山岭至北林垟,途中有一处红色旅游点“马鞍岩联络点遗址”。1938年,刘英曾在此建立秘密联络点,主要负责从泽雅到瑞安、青田、丽水、景宁的通讯联络。1939年春至1941年夏,中共浙江省委由温州迁往丽水,省委与浙南地下党的通讯联络均经过这里。1945年,吴荣膺在这一带恢复发展党组织和革命斗争,更是以这里作为主要的活动据点。1946年,永嘉县委警卫队短枪班也曾在这里进行休整集训。
北林垟原先是瓯海的一个乡,原名林垟,1982年因和瑞安县林蝉公社发音重,更名为北林垟公社,后沿用此名。北林垟与瑞安、青田交界,瑞安奇云山延伸至境内,有一山峰名为荸荠嶂,海拔1052米,是瓯海最高峰。奇云山主峰海拔1164.8米,位于瑞安与青田交界,并不位于瓯海境内。
南山岭古道示意图
南山岭古道1
南山岭古道2
南山岭古道3
南山岭古道4
南山岭古道5
南山岭古道6
南山岭古道7
南山岭古道8
南山岭古道9
南山岭古道10
南山岭古道11
南山岭古道12
南山岭古道13
南山岭古道14
南山岭古道15
南山岭古道16
南山岭古道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