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维度:
- 未知
- 地区维度:
- 瓯海区
- 古道功能:
- 官道
- 保护等级:
- 重点
- 县域内起止点:
- 起于瓯海区丽岙街道丽塘村,止于梧田街道南村湾底
- 地点:
- 位于瓯海区丽岙街道
- 古道规格:
- 全长约1.2公里,宽约1.5-3米
- 建设年代:
- 不详
- 海拔:
- 102米
- 走向:
- 南北
- 古道构筑材料:
- 水泥,块石
丽塘岭古道,起于瓯海区丽岙街道丽塘村,止于梧田街道南村湾底,全长约1.2公里,南北走向。丽塘岭古道为永嘉县南界,为温州瑞安陆路交通要道。
清嘉庆《瑞安县志》记载:“李塘山高九一六公尺,一名蛎塘山,一名丽塘山,有蛎塘岭为郡邑通途。”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县境东西广一百六十九里,南北袤三百二十里,东至海七十里,西至安溪九十里为处州府青田县界,南至丽塘岭三十里为瑞安县界,北至枬溪箬岭三百里为台州府仙居县界。”据最新的《瑞安市志》记载,元、明、清三代,丽塘村设温瑞驿道铺设,为古代温瑞陆路交通中心。现山顶垭口还保存着古永嘉县石界碑,上书“永嘉縣界”四字,不过字迹已经非常模糊。边上还立有1997年的瓯海瑞安3号界碑。
丽塘岭的起点是丽塘村,该村有温州市遗存最早的古井——丽塘井,筑于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井口直径0.67米,井栏花岗石凿成,外六角、内圆形,高0.57米,厚0.42米,径1.05米。井水至今清冽甘醇,久旱不干,为当地村民日常饮用水源之一。刻题记:“元符戊寅八月王杲舍□□砌”,距今八百余年。
从丽塘村沿着简易水泥路往山边走,会发现一个在建的工地,那就是丽塘岭的入口,那是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施工工地。2013年5月,在这个建筑工地发现了一个古墓葬群,发现汉六朝砖室墓、唐代土坑墓、清代砖室墓共13座。特别是其中一座东汉纪年墓葬,“凸”字形券顶砖室,墓砖铭文“兴平四年九月六日立”,随葬器物计有釉陶器、瓷器、铜钱等各类器物48件。这是目前为止浙江地区发现陪葬品最多的东汉时期墓葬。这次考古发现,尤显丽塘岭在古道的重要位置。
走到工地东北角,走过一小段机耕路,便可以看到丽塘岭的原始块石路,路基宽约2米,路面宽敞、视野开阔,沿途植被丰富,路边多乔木,地上多落叶。沿途部分路面,已被水泥修葺,岭边一路竖有国防光缆提示水泥柱,地下有国防光缆经过。
沿着台阶路上行不到一刻钟,便到达丽塘岭垭口,垭口除了两块界碑外,垭口西首还有小庙一座,庙门紧闭,门上书“那蘭陀继蘭慈幼苑”。经查阅清光绪《永嘉县志》,此庙可能另有一名为“永福寺”,待考。垭口西首,经山路前行约2公里,可到达慈湖南村伴云道观和八福砖塔。
伴云道观始建于明嘉庆年间,至今已有550多年,道观规模不大但周边环境非常好,溪水从旁边流过,周围群山环抱,沿道观边上小溪,可一直溯溪到达莲花山山顶。在观中见到了今年已经97岁高龄的道教龙门派弟子第23代道长蔡宗义。蔡宗义道长青年时期出家,在该观潜修全真道教迄今已达77年,在温州道教界享有盛誉。
八福砖塔又叫伴云古塔,塔为六面七层,高约 10余米。该塔建于明,清代重修,具体年代不详,为瓯海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层六面皆有塑像,这些塑像很奇异,不像大部分的塔中供奉的佛像,这也许是道教里诸多的传奇神吧,有些塑像像天使长有羽翼,栩栩如生。
翻过垭口,踏着满地落叶,不远处的岭脚,便是南村湾底自然村。丽塘岭长度不长,却在古时温瑞之间的陆路交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如今规划中的新双南线,也将从此岭下经过,它依旧扼守着温州的南大门。
丽塘岭古道示意图
丽塘岭古道1
丽塘岭古道2
丽塘岭古道3
丽塘岭古道4
丽塘岭古道5
丽塘岭古道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