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相关动态
温州“古道经济”期待发展 全市有古道570条计3016.9公里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8-24 10:07:00 浏览次数:170

这几天,日渐红火的红枫古道游,让文成大会岭古道脚下的岭脚村又恢复了半世纪前“担者塞途”的情景。在村口摆摊的村民王安容盼着,古道枫叶能多红几天,自家的农产品也能多卖几天。

但从往年来看,秋冬赏枫游的热度,大多只能维持1个来月,之后随着枫叶的凋零而逐渐降温。尽管村民们习惯了人潮涨退,但仍然期盼,红枫古道游能从秋冬“火”到春夏。

文成古道

不只是秋冬才“红”

“红枫古道,江南少有;存之不易,堪称佳景。”1998年,著名风景专家、北大教授谢凝高的一语盛赞,打出了“红枫古道”的名号,也引来了文成人对于古道经济的关注与开发。

“每天早上一有空,我就会去县法院后面的松龙岭走一走。”年过古稀的文成人叶观升说,他爬古道,看重的可不仅仅是沿途的风景。老人告诉记者,他是把红枫古道当做健身器,有时走一半、有时走一段,这样的锻炼,已经持续了10来年。

这一路走来,叶观升见证了松龙岭从鲜有人问津到游客纷至沓来,也欣喜地看到,平日里上古道锻炼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文成县旅游部门曾做过统计,除去赏枫季的秋冬时节,离县中心最近的松龙岭平均每天约有百名当地居民爬古道锻炼休憩。一年四季,当地政府部门也会开展各类登山活动,把古道当做“绿色健身器”。

这其中,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来自瑞安市区的钟云平夫妇,在枫叶未红之时,就来到文成的古道尝鲜。“5公里的山路,2小时的锻炼时间刚刚好。”在他们看来,红枫虽美,“绿枫”也别有一番景致,不管枫叶红不红,百年枫树犹在,且爬山所带来的轻松和愉悦才是最重要的。

2008年起,文成连续举办7届万种枫情节等品牌活动,逐步叫响了文成秋冬季红枫古道游的“金名片”,赏枫季游客人数也从几万人增至去年的30万人。与此相应,文成县也在全县60多条红枫古道中,选取人气较旺的几条古道建起了厕所、垃圾桶等配套设施。今年起,该县还将筛选10条特色古道,计划投入1000万元在沿途建设仿古驿站,供游客休憩。

“按照让旺季更旺、让淡季不淡的理念,红枫古道和本地各大景区存在互补性。”该县中青旅副总经理胡雄兵告诉记者,秋冬枫叶渐红之时,旅行社会主推“赏枫+百丈漈”、“赏枫+铜铃山”等打包路线。也可以尝试换一种思路,到了春夏,不妨推出“百丈飞瀑+古道”、“龙麒源+古道”的旅游线路,既让游客赏美景,也能锻炼出出汗。

百条优质古道

家门口爬山赏景俱佳

“阳光正好,周末不去爬一爬古道,感觉紧张了一周的筋骨都没办法伸展。”上周末,家住鹿城区的市民“灰灰”在微信朋友里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可是文成略远,周末出去“透透气”的成本太高。

其实,对她而言,瓯海石岩屋古道是个不错的选择。石岩屋红枫古道,就在瓯海瞿溪的山坳里,距离市区约半个多小时车程。近几年来,石岩屋古道沿途王卓隶书“石岩屋”的摩岩题刻、孙锵鸣撰文的古石碑、瓯瑞交界的分水城等特色景观,吸引了周边不少市民登山锻炼。而石岩屋古道顶上新开的农家乐,即便在工作日亦有不少宾客。

眼看着周边红枫古道游很火热,前不久,瑞安市湖岭镇也为瞿湖林源古道举办了古道旅游节。古道脚下林源村的村支书林友正在谋划,让小村能借着家门口的这条千年古道“火”一把。

这样的声音,在全市各地还有不少。根据市林业局2013年的古道普查,温州除洞头县外的10个县(市、区)共有古道570条,计3016.9公里,相当于温州到哈尔滨的铁路距离。其中,有始建于唐朝的泰顺天关山千年古道,也有沿溪流、村落而铺筑的永嘉芙蓉岭古道,类似的具备良好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悠久且有修复和开发价值的古道共有128条,长度达835公里。

参照文成红枫古道游的升温历程,各地乡村发展“古道经济”并非没有可能。

“发展古道游,眼下正切合市民的需求。”温州市一名旅游业人士表示,各地的古道不仅是一笔根植于特定区域的文化遗产,也有着与乡村田园相融合的自然之美,只要找准都市人对于田园牧歌式生活向往的共性,就有机会“唤醒”那些沉睡的古道。

主办:温州市图书馆 电话:0577-88967178 信箱:wzwhj@wenzhou.gov.cn 浙ICP备11032910号